善用問卷進行深度溝通與需求洞察,大規模地掌握即時意見反應,提升客戶體驗。
近二十年來,精神醫學與心理學試圖研究「戀童」作為一種「性傾向」是否有可能改變。但光是問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對人性來說很大的冒犯——如果戀童是一種天生性向,那它難道不應該跟「喜歡同性」一樣,跟「喜歡異性」,甚至跟「喜歡個子高的人」,跟「喜歡胸部大的女生」一樣,被當成性向自由與基本人權來保障嗎? 覺得兒童有性吸引力這種想法讓人嚴重反感,但十九世紀之前,泰半地球人也覺得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令人反感,應該被抓起來關不是嗎?差異究竟何在? 因此,我們勢必需要重新考慮「Born this way」作為一種論述性取向說法的極限。
但當整個社會的「慾望運作」其實就是「權力運作」時,治療個體的「不正常行為」註定事倍功半。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文:張茵惠(影樂書年代誌總編輯,信仰女性主義、社會主義、自由主義) 在想法與現實之間 在動機與行為之間 陰影幢幢落下 ——T. S. Eliot,〈The Hollow Men〉 當你用行動裝置搜尋「未成年」、「性影像」之類的關鍵字,最先跳出來的並不是叫你好好做人、別持有、別拍攝、別散播的法規,而是「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如何脫身」的律師事務所廣告。但這不表示黃子佼的所作所為可以原諒。我們的慾望不僅僅是天生的,也受到個體經驗和社會價值觀的形塑,換句話說,我們不見得徹底擁有或主宰我們的慾望,但我們也不必然是自身慾望的奴隸。
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管制的性影像只要「沒滿十八歲」都包含在內,可能是十七歲、可能是十六歲,因此我們無法從有限的資訊中驟下判斷,說黃子佼就是戀童癖。這種慾望的洗腦是雙向的,是人都喜歡年輕健康的肉體,但這些年輕女性覺得老到可以當爹沒吃小藥丸沒法上陣的男性很有吸引力,是因為社會告訴她們,為了獲得名利,老夫少妻很正常。而且,「中國今天的經濟體量太大了,中國主體採取的行動可以改變國際價格,可能讓美國和其他國家公司的生存成為問題。
中國的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也舉行媒體會,稱中方對產能問題高度重視,在與葉倫財長的各層級會見會談中均對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應。與此同時,在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的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隔空喊話」,美歐等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 葉倫進一步強調,「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並非出於反華情緒或脫鉤的願望」,相反是出於防止全球經濟失調、與中國建立健康經濟關係的願望。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
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 在本週一(4月8日)的記者會上,她表示,此行重點是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與中國政府溝通,這些問題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生產商構成了威脅。
與葉倫主要會談的副總理何立峰在中共「二十大」上進入政治局委員行列,現年68歲的他在2014年成為負責規劃中國經濟運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副主任,2017年升任主任。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月4日下午抵達中國廣州,開啟六天訪中行程,距離她上一次訪中過去九個月,會見的人員也大致相似—— 5日、6日,葉倫在廣州出席中國美國商會的活動,隨後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展開兩天的雙邊會談,這是她此行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項安排。此外,兩次訪中,葉倫都警告中國企業應避免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援助或協助,否則將面臨美國制裁。更進一步而言,這不僅是一個產業的問題,葉倫所提的幾個行業都是被中國政府寄予厚望,用以提升經濟質量的重點行業。
」 她強調,與何立峰的會談將提供結構化的方式,讓中美可以繼續傾聽雙方意見,看是否能找到一條避免衝突的前進道路。廖岷則在媒體會上引用國際能源署的測算數據說明產能不是過剩而是不足——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有媒體報道稱,劉鶴在卸下所有職務後,仍參加中國政府有關經濟事務的內部會議,並具有很高的影響力。8日,葉倫會見了中國前副總理劉鶴,以及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
在葉倫的記者會當天,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抵達北京,開啟兩天訪中行程。俄外長也抵達北京高調談合作 美財長葉倫:中國產能過剩輸出廉價品,恐損害他國經濟,智庫:中國製造倒灌全球升高貿易對抗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談了什麼 九個月前,葉倫訪中主要傳達反對中美「脫鉤」的信息,建立和深化與中國新經濟團隊的聯繫,減少誤解的風險。而「中國之前的增長動力,如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了效益的頂峰,並助長了公共和私營實體債務的過度積累。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分析認為,春節前原本是首購群體購車的黃金期,但由於樓市、股市不旺,居民消費心態相對保守,入門級燃油車市場表現偏弱,春節前消費意願尤其不強。同時,2024年的春節,中國各大新能源車企銷量驟降,1月賣出66.8萬輛,環比下降近四成,一些知名大品牌,包括比亞迪、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環比下滑甚至超過40%。二、當前產能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眾多發展中國家對新能源產品的潛在需求巨大。同時葉倫也未威脅對「產能過剩」的行業施加新的關稅。中國回應 葉倫在訪中前就定調於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九個月後,葉倫再訪中的信息更聚焦——「美國將不會接受新興產業如同10年前美國鋼鐵領域那樣,被獲得補貼的中國廉價進口產品大批摧毀。
」 葉倫也表示,「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到中國整個宏觀經濟和產業策略,因此不是一個下午、一個月的時間就能解決。具體而言,他給出三點回應: 一、「產能過剩」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表現,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在任何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都可能發生,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7日葉倫北上至北京,與總理李強會面,下午則到北京大學與學生教授交流,晚上與中國財長藍佛安會面。她也解釋了背後的邏輯,對於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大力支持,產能大幅攀升,而中國國內需求疲弱,因此行業出現過度投資,商品價格被人為壓低,當這些產品出口到歐美,當地企業的生存將陷入困境,如同十多年前,中國鋼鐵席捲全球市場一樣。
不過,中方將在國家層面進一步做好統籌引導。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助於解決產能問題。
「過剩」還是不足? 對於被葉倫點名的電動車等行業,是否「過剩」,各方存在爭議,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採訪時說,質疑中國產能過剩「是一個偽命題」,並說從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期間根據中國媒體測算,政府向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了約1500億元。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美財長葉倫訪中:擔憂中國產能過剩、警告北京勿援俄,另就維繫「全球經濟平衡成長」達成雙邊共識 葉倫訪中會見李強:不會接受中國補貼重創美國產業。事實上,2009年中國政府就決定要扶持這個行業,並從2010年開始提供購車補貼,直至2022年12月31日終止。
中國要在一些領域與美國合作,另一些領域則要反擊,而劉鶴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對北京而言極為有價值。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李秀軍表示,中國正加緊關注新的增長動力,包括電動汽車、技術和清潔能源,因為中國面臨著長期增長潛力下降以及人口老齡化和生產率增長減速等中期結構性障礙。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長拉夫羅夫舉行了會談。值得一提的是,葉倫再次會見退休後的劉鶴。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同時葉倫也未威脅對「產能過剩」的行業施加新的關稅。有媒體報道稱,劉鶴在卸下所有職務後,仍參加中國政府有關經濟事務的內部會議,並具有很高的影響力。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
期間根據中國媒體測算,政府向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了約1500億元。九個月後,葉倫再訪中的信息更聚焦——「美國將不會接受新興產業如同10年前美國鋼鐵領域那樣,被獲得補貼的中國廉價進口產品大批摧毀。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月4日下午抵達中國廣州,開啟六天訪中行程,距離她上一次訪中過去九個月,會見的人員也大致相似—— 5日、6日,葉倫在廣州出席中國美國商會的活動,隨後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展開兩天的雙邊會談,這是她此行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項安排。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葉倫再次會見退休後的劉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